共找到 51 条结果
这部作品能够同时成就钢琴家与作曲家,正如普罗科耶夫恶魔般的《第2 钢琴协奏曲》(1913)一样。
慢板乐章中,钢琴与乐团之间的互动具有歌剧式的风格,这也是开创性的手笔。贝多芬于 1804年开始创作此曲,1806年7月初步完成,8月出版,但直到1808年12月才首次公演。
舒曼 A小调钢琴协奏曲,作品 54 Schumann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, Op. 54 1841 年是舒曼创作多产的“管弦乐之年”,在这一年诞生的作品包括《第1号交响曲》、《第4号交响曲》的初版和《序曲
《第 32 号钢琴奏鸣曲》堪称贝多芬键盘技法与表现力的顶点,也毫无疑问是他一生风格与音乐哲思的总结与升华。奏鸣曲第一乐章采用了C 小调,也是贝多芬在他动荡的《第5号交响曲》和《悲怆》奏鸣曲中所用的调性。
管弦乐伴奏部分,定音鼓以外的打击乐器都沉默不动。乐章首先由大提琴宁静优美的独奏开始,随后以大提琴五重奏为主题,描写了瑞士山间平静的黎明。低音区的长笛再轻轻的提示我们,一场风暴即将来临,定音鼓的演奏直接将乐曲送入第二乐章。
作品创作于 1877-78年,那段时间对作曲家来说交织着痛苦与希望:身为同性恋的柴可夫斯基1877年违心地成婚,那段婚姻对他而言堪称灾难,让他患上抑郁症并企图自杀。
他最终展开了一段叙述,与命运的抗争塑造了第一乐章。这段叙述随后不再出现,作曲家继续通过结构更传统的交响曲形式探索命运的主题。第一乐章逐渐脱离晦暗的命运动机,开始构建欢乐的高潮。
柴可夫斯基 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,作品 23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. 1 in B♭ Minor, Op. 23 1874年,34岁的柴可夫斯基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钢琴和管弦乐作品。
随后的十余年年间,这部作品逐渐在欧洲和美国广泛流传,格里格本人也曾多次亲自演奏,并且大量修改了管弦乐的配器。1879年,36岁的他在莱比锡布商大厦奉上的精彩演奏,令他从此名声大震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本曲与施特劳斯家族另外一首“喋喋不休波尔卡”并非一首,后者为约瑟夫·施特劳斯作品第245号(Plappermaulchen; Polka schnell)。
“Alla Turca”的本意是“土耳其风格”,与“进行曲”的关系并不大。18世纪末,许多德奥地区的作曲家都喜欢给自己的作品里增加异国情调,“土耳其风格”因此风靡一时。
与《四季》的其他三部协奏曲一样,《春》也采取快-慢-快的三乐章结构,由一系列充满画面感的片段构成。开篇《快板》的热情节奏很快便被鸟鸣打断,啁啾的断奏音符、轻柔的颤音和跑句活泼地争鸣。接下来,小提琴独奏描绘出“电光闪闪,雷声隆隆”。
这是为整个乐团而写的作品,展现了提琴家族的技巧与魅力。巴赫将提琴乐器分为三组,包括3把小提琴、3 把中提琴和3把大提琴。这三组乐器之间及其内部不断变化的配合构成了全曲的灵魂,间或有一把乐器短暂闪耀出独奏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