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找到 71 条结果
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苏联政府决定制定一首能激励民心的新国歌《苏联颂》,最后选中由谢尔盖·米哈尔科夫(Серге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ихалков)和葛布列·艾尔瑞杰斯坦将党歌歌词修改过的歌曲《牢不可破的联盟》,1943年12月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批准新国歌的决议
这个国家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协约国,协助盟友塞尔维亚王国。不幸的是,1916年至1918年曾被同盟国的奥匈帝国占领,唯一的国王尼古拉二世逃亡法国。
从西班牙内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该曲由秃鹰军团、武装党卫军、希德等军事组织广为传唱。二战结束后,法国外籍军团和巴西空降步兵旅等他国军队继承发展了该曲的旋律,形成具有各自风格的军歌。
《国际歌》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,歌词由欧仁·鲍狄埃于1871年6月1日创作 [21] ,皮埃尔·狄盖特于1888年6月为其谱曲,歌谱于1888年6月23日首次出版 [22] 。 《国际歌》最早是由笔名为列悲的译者于1920年译成中文。
《国际歌》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,歌词由欧仁·鲍狄埃于1871年6月1日创作,皮埃尔·狄盖特于1888年6月为其谱曲,歌谱于1888年6月23日首次出版。《国际歌》最早是由笔名为列悲的译者于1920年译成中文。
贝多芬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,作品55 《英雄》,第二乐章:葬礼进行曲,非常慢的柔板 Beethoven Symphony No. 3 in E♭ Major, Op. 55 "Eroica", II. Marcia fúnebre.
开场乐章无形的生命力与第二乐章“葬礼进行曲”形成鲜明的对比,后者肃穆而悲痛,常常在重要的纪念仪式上被奏响。理查·施特劳斯在《变形》(1944-45)中也引用了这段音乐,痛悼毁于战火的德累斯顿。
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德意志帝国不复存在,魏玛共和国选用《德意志之歌》作为国歌。